新消法原意是让商家更好地服务顾客,可是现在却被某些工作打假人钻了空子,反倒成了他们发家致富的“杀手锏”。
在合法的工作打假行为之外,选用调包、自带假货等不合法方法来进行敲诈的事情层出不穷,一些歹意打假者摇身一变成“打假英豪”向店东勒索……这些人太会玩了。
调包卷烟是打假中最常见的套路:“打假者”走进超市,指名购买某种品牌卷烟,趁店东回身找钱时,从怀里掏出如出一辙的烟,敏捷互换。
一同造假打假事情就这样悄然酝酿。调包者正是“工作打假人”。他们专门拿假货调包商家的真货,隔天再从商家找出假货,然后以合法打假的名义进行敲诈。
这种歹意打假现象,在小超市内时有产生,并且屡试不爽。由于惧怕被告发后面临数万元的罚款,一些小超市店东会老老实实地赔钱私了,少则赔数百元,多则数千元。
依据现在的法令和法规,发现过期产品,缺乏500元按500元补偿,只需找出一点缺点,都是500元起。假如是食物,则是10倍于价格的补偿金。
据介绍,打假者有着专业的安排和团队,并长于寻觅空子。在团队内部,每个人会做好分工,有人专门担任进超市购买问题产品,有人专门担任投诉。运营事物的规划也逐渐从超市打假转向电商打假。
陈陆是个有十年经历的工作打假人。他的打假团队深知敲诈和索赔的边界在哪儿。“只需是两边洽谈赞同的情况下,要多少钱都不算违法。”被告发方一般都垂青品牌名誉,会顺畅补偿打假人。
业界比较闻名的打假人,一般会被厂家雇佣为维护人。陈陆泄漏,他的打假团队就曾被国内某大型制衣企业“包养”,每年发放红包,红包数额从数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,除现金外还会奖赏轿车。若遇到其他打假人打到了他维护的企业,则由他出头和谐,帮厂家处理费事,“打假人这行圈子都很小,是谁做的很快就能打听到。”
不过,这种看似正常的雇佣联系,却带有稠密的“封口费”性质。陈陆泄漏,甚至有有名的公司为安慰他,以百万级现金方式入股他的公司,意图是不被“申述”。
将事前准备好的假货或问题产品与超市同款产品对换,然后找机会购买“假货”并索赔。
到超市里寻觅快过期产品,找到后藏到犄角角落,过几天,产品一过期,再把它拿出来。不少超市由于货品很多,很难监控到产品被人歹意藏起来的产品,并因而中招。
将事前准备好的过期食物带入超市,并“现场购买”现场告发,这种一般产生在生鲜和散装食物区域。
有些产品的生产日期印得比较淡,一些打假者就会把这些墨印给抹去,以此索赔。还有些产品生产日期印在外包装粘着的不干胶条上,只需将不干胶条撕掉就可以告发了。
这些年,工作打假人已成为一个工作。打假者王海有四个打假公司,他泄漏,一年的打假本钱在400万左右,总索赔额理论上有1000万。他已计划加大出资,决议买1000万假货。在他看来,打假和正义无关,赚了钱才干更崇高。由于生意兴旺,他的打假事务还有30万元的“起步价”。在业界人士看来,打假看似简略,但有时和敲诈只要一步之遥,索赔时有必要把握好补偿的度和用语,稍有不小心就会因敲诈勒索罪入狱。
打假人李某曾在某超市购买一块黄油,确定黄油已过保质期并向超市索赔,但李某却将购物小票中加盖的“购物时已承认产品未过保质期”印章部分裁掉。告发立案后,法院审理并裁决,支撑李某索赔1000元,但李某裁掉一部分小票的行为归于篡改依据,故对李某罚款3000元。主审法官表明,现在工作打假圈中存在一些不良风气,尽管法令支撑工作打假人的行为,但仍是想让他们能采纳正当行为维权。
面临市面上存在的打假维权乱象,日前工商总局发布征求意见对消法的适用目标进行从头界定:自然人、法人和其他安排以盈利为意图而购买、运用产品或许承受服务的行为将不受消法的维护。业界人士剖析称,这一规则显着有清晰的意图性,针对的便是工作打假。假如法令确定工作打假是“以盈利为意图”,这将是对消费的人维权毁灭性的冲击。“没有了消法的维护,就像没有牙的山君,消费维权将会难上加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