”经验做法入选。西丽法庭以家事案件和未成年人案件刑事、民事“二合一”审理机制改革为契机,
在对家事纠纷多元化解等探索过程中,西丽法庭始终致力于由主审法官链接专业化解纷辅助队伍,加强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及心灵创伤的修复,让家事审判工作从单纯的法律调整功能转变为修复、救助等复合功能,让司法更有力量、有温度。
法官梁艳芳在西丽法庭工作多年,经办过不少家事案件,谈及办案心得时,她说,“家事案件不单单是算账,里面有很复杂的感情问题,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情绪问题,有时候,安抚情绪比算清账目更重要”。梁艳芳坚信,家事案件不能采用机械的解决方法,柔性司法,打造“疗愈型”审判模式,才是家事纠纷治理的发展方向。
“梁法官,孩子的情绪比以前好了很多,压力导致的身体过敏也消失了,谢谢你!”这是梁艳芳处理的一宗抚养费纠纷案判决后,当事人刘女士给她写的感谢信。
李先生与刘女士于2020年协议离婚,约定二人独子小李由刘女士抚养,李先生每月支付抚养费到小李满18周岁为止。但离婚后,李先生就对小李逐渐疏远,仅支付过一次抚养费,未曾探望过孩子。生活的巨变和父亲的冷漠让小李产生了明显的抑郁倾向,并出现了多动、皮肤过敏等症状。
这样的抚养费纠纷,开庭判决其实格外的简单。但梁艳芳凭借多年审判经验,判断出这不是一宗简单的抚养费纠纷案,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才是关键。如果直接做出判决,可能会让李先生对抚养费更加抵触,导致父子关系更紧张,进而恶化小李的情绪问题。
由此,梁艳芳决定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引入心理干预机制,由西丽法庭“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”的驻庭心理咨询师为本案中的未成年当事人小李进行心理疏导。几次疏导后,李先生主动联系了小李,并前往探望他,小李在父亲的关爱下情绪问题好转不少,经心理咨询师评估,他的心理状况已有明显好转。关系缓和后,南山法院考虑双方经济情况和未成年子女利益,判令被告李先生支付拖欠的抚养费,且要支付小李18岁前的抚养费。李先生表明了自己会积极主动履行判决,承担抚养义务。
这样的案例,在西丽法庭还有很多。2024年以来,西丽法庭依托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累计为87件案件中的妇女儿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179人次。向152件涉及未成年人抚养案件的父母双方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信,提供家庭教育指导158人次。
西丽法庭建有深圳市顶级规模的家事诉讼服务中心,中心积极组建“专业法官+家事调解员+家事调查员+心理咨询师”的专业化解纷团队,心理干预全程介入,柔性化解家庭纠纷。截至2024年8月底,西丽法庭审结家事纠纷案件1081件,其中64.9%的案件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。
“对不起,爸爸错了,一定重新学着怎么爱你和姐姐。”这是今年发生在西丽法庭的一幕对话,对话双方是前来参加家庭教育指导的贺先生及其女儿。贺先生和谭女士于2004年结婚,并育有大女儿鑫鑫和小女儿果果。然而婚后,贺先生却将对妻子和婚姻的不满发泄在两个女儿身上,还经常发生谩骂等粗暴行为。大女儿因此报了警,谭女士亦曾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并获支持。在长期不良家庭氛围影响下,大女儿患上重度抑郁只能休学,小女儿也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。
2023年5月,谭女士带着两女儿与贺先生分居,不久即向法院诉请离婚并要求两女儿归自己抚养,贺先生按月支付抚养费。法院依法准予离婚并判决女儿归由谭女士抚养,贺先生每月支付抚养费。判决生效后,承办法官又针对案件当事人情况,决定开启“家庭教育指导”工作:“虽然案件看起来告一段落,但考虑到涉及暴力,我们决定持续跟进,防患于未然。”
周末期间,法官邀请当事各方前来西丽法庭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室进行引导教育。法官首先向贺先生明确其此前家庭暴力行为的错误性、违法性,引导其积极弥补父女关系。随后,谭女士带着小女儿果果来到工作室。法官则以孩子心理健康、健全的父爱为突破口,引导谭女士放下前嫌,并为恢复父女关系提供协助。在谭女士的同意下,心理咨询师鼓励果果和爸爸沟通、勇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。“最近作业多吗?班上那几个同学你还在跟她们一起玩吗?”贺先生一边与果果交流,一边拿出果果最喜欢吃的点心。经过一番与女儿的互动,贺先生感慨:“我清楚自己的问题在哪了,一定好好改正,更希望她们姐妹俩健康快乐成长”。
2023年以来,西丽法庭开通“人身安全保护令”快速立案绿色通道,2024年以来发出保护令13份。针对家事案件中涉未成年人抚养权、探望权等执行难题,创建全市首个“家事执行工作室”,组建“家事法官+执行员+心理咨询师”执行团队,执结案件48件。
家家有本难念的经。对家事法庭的法官来说,处理家事案件没有模板。家事案件的审判,不仅要做到合情合法,更要对症下药。
自2023年3月起,西丽法庭在离婚案中试行发放《婚姻关系修复建议书》,根据案情向双方当事人提出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婚姻关系修复建议,并对其中涉及未成年子女的案件提出特别指导,累计发放45封。相关负责的人介绍,《婚姻关系修复建议书》没有模板,是根据每一对提出离婚诉讼的夫妻情况量身定做的,“如果法官判这对夫妻不离婚,那么就要给出相应的建设性建议,这不仅是对当事人负责,也是要求法官自己梳理矛盾纠纷背后的原因。”这样的形式,也受到了许多当事人肯定。有当事人收到建议书后向法庭反馈,自己会更认真思考婚姻的未来。
同样以信件形式针对性发放的还有《法官寄语》。为进一步做好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工作,西丽法庭自2023年起引入《法官寄语》机制,由案件主审法官联合心理咨询师针对未成年被告人量身定做《法官寄语》,随判决书发放。法官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剖析犯罪成因、指明改正方向,以寄语形式感化、劝导罪错未成年人。2023年以来,西丽法庭共发出9份《法官寄语》,并为9名涉案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。
“新工作要踏实努力。跌倒了不要紧,勇敢爬起来往前走,认真过好每一天。”因多次盗窃被判入狱的小黄(化名)刑满释放后,案件合议庭成员和心理咨询师经常来到小黄家里家访,鼓励小黄正确看待过往经历,勇敢开始新生活,并先后与小黄父母多番沟通,指导帮助家长提升教育监护能力。如今,小黄有了新工作,也慢慢适应了正常生活。法官和心理咨询师仍会不时回访,解答小黄在人际关系、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困惑,帮助他“无痕”回归社会。